小韭菜成富民大产业

“最开始都是在院子里面一小片儿地种。那个时候还没有棚膜,为了保温增温,人们用土坯在菜地四周垒成一尺多高的墙,上面搭上椽子,把化肥袋里面那层塑料扯下来,用废旧毛线一块一块缝合起来,苫在椽子上……”说起新华韭菜的发展历程,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新华镇新丰村党支部书记杨飞的思绪被拉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

从“明地”“平棚”“弓棚”到“高效棚”,从个别农户的“小打小闹”到全村70%农户参与的大规模集中种植,从自己出去卖到客商上门收,从只卖韭菜到进行韭菜精深加工……新华韭菜,历经数十载,经过新华镇新丰村人的不懈坚持和努力,终于发展成了新丰村一项年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产业。2016年荣获国家农业部“一村一品”称号;2019年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新丰村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韭菜17亩。还有十几亩的大田作物。”新丰村九组村民李和平是该村韭菜种植大户。当被问及种韭菜的收益时,李和平含蓄地笑着说,“要是挣不到钱,谁种这么多了。”

新丰村总耕地面积11762亩,常住户425户,现在韭菜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韭菜种植户300多户。在新丰村的辐射带动下,近年来,隆光、隆胜等周边村组的部分村民也加入到韭菜种植行列。而且,有部分农户从2009年开始自发建设钢结构高效棚,至今已建成1800栋。用高效棚种植韭菜,可以更好地做到错峰上市,确保韭菜卖上好价钱。

“前段时间价钱好,一斤能卖一块五六。这两天有点疲。”新丰村五组村民张建种韭菜种了20多年。他说,“种韭菜的收益得看市场行情了。市场行情好,收入就高。市场行情不好,收入就低。但不管咋的,也比种大田强。”

“这两天收购价每斤1元,批发价1.6元/斤-1.8元/斤。”客商王玉亮平均3天就要从新华镇拉一车韭菜到呼和浩特市。一车大概1万斤。他说,“新华镇的韭菜品相好、口感佳、色泽亮,在市场上挺受欢迎。”王玉亮说,“现在瓜果蔬菜进入大型农贸市场都得做农残检测,不达标的根本不让进”。

“咱们新华镇种植的韭菜品种主要是‘黑马莲’。这个品种耐寒、耐热、产量高。它的特点就是叶宽、茎粗、肉嫩、味鲜。”新丰村委员、韭菜经纪人王北京介绍,新华镇的韭菜因为品质好、种植面积大,在规模效应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华韭菜”品牌,其产品近销周边旗县及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远销银川、太原、北京、天津等地。

为了延伸韭菜的产业链条,提升韭菜的产品附加值,新丰村能人党员李荣华和崔志强分别于1996年和2003年成立了“一畦春”和“义德祥”酱菜厂,生产制作韭菜花。酱菜厂每年5月份开始生产,全年能生产4个月。

“过去韭菜花只能等外地货主来收。自从咱村里面有了酱菜厂,韭菜花就成了抢手货。”新丰村六祖村民樊新宽说,“韭菜花平均亩产1000多斤,每斤能卖三四块钱。摘完几分钟就能送到厂子里,称重后直接拿钱。”

据了解,鲜韭菜一年可以产两茬,平均每茬亩产可达7000斤。农户可以根据季节和市场行情,自行决定是割一茬还是割两茬鲜韭菜。一茬或者两茬鲜韭菜割完后,还可以收一茬韭菜花或韭菜籽。不管是韭菜花还是韭菜籽,亩均收入都在3000元—4000元。

“说我们的韭菜亩均收益超1.2万元,一点儿不夸张。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我们还上过2.5万元。”看起来低调又内敛的杨飞书记说。(吕春云 马杨阳 杜重阳)

评论